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了文学创作的困境与追求,用几位历史文人的故事来比喻写作的酸甜苦辣。
前四句通过四位文坛大家的遭遇,道出创作的两难:
1. 苏轼(坡翁)的文字精妙却常被说难懂
2. 王安石(介甫)创新却遭批评标新立异
3. 韩愈在众人嘲笑中坚持自我
4. 陆机的好文章反而无人欣赏
后四句揭示创作真谛:
- 追求新奇容易变成空洞炫技("翻空病")
- 真正的好文章需要扎实苦练(就像学书法要临帖)
- 最后用自然景观作比:朝暮变幻的云霞虽美,但谁能像造物主那样浑然天成?暗示好文章既要努力,又要追求自然不造作的境界。
全诗像一位老练的作家在分享心得:写作既要突破常规,又不能为创新而创新;既要刻苦钻研,又要回归本真。这种平衡的智慧,对任何创作者都有启发。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