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敬行可开两池曰双照

照与照者,影沈迹绝。尔如何其,自起途辙。傍睨语我毋庸疑,倚棂为我赋两池。

谓言物物皆吾诗,绝怜思苦槁弗滋。不忍污此清涟漪,不然小需载生魄,碧潋不摇皆玉色。

一池各有一眉新,眉间喜气浮津津。悠然散作无边春,辗轮半仄朣朣蘸,明透方方两团鉴。

更徵此义吾无说,莫问清池问明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富有哲理的画面:两池清水如镜子般映照万物,但真正的"照"超越了表面的倒影,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诗人用三个层次展开思考:
1. 首先描写池水清澈平静,像玉一样映出万物,连眉毛的倒影都清晰可见。这里用"眉间喜气"的拟人手法,让池水有了生动的表情。

2. 接着引发哲学思考:真正的"照"不是简单反射,而是让被照之物与倒影融为一体("影沉迹绝")。就像我们看世界,最高境界是忘记自己在看,与所见之物合而为一。

3. 最后给出生活启示:不必执着追问深奥道理("吾无说"),就像不必研究池水为何清澈,只需欣赏水中明月一样。提醒人们用简单纯粹的心去感受生活之美。

全诗妙在将抽象的哲学思考,通过"两池映月"的具体画面生动展现。把"物我合一"的禅意,转化为可见的涟漪、眉影、月光,让深奥的道理变得可感可触。最后回归"不问清池问明月"的朴素智慧,传递出放下执念、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