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了游子在清明节的孤独与凄凉。
前两句"台州地阔海冥冥,人踏金鳌背上行"描绘了一个辽阔而陌生的环境——台州靠海,地势开阔,海浪茫茫,人们行走在像金色巨龟背一样的土地上。这里用"金鳌"的比喻既展现了海滨特色,也暗示了异乡的奇异感。
后两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无花无酒过清明"直接道出了诗人的处境:独自在陌生的地方作客,清明节这个本该踏青饮酒的节日,却既没有赏花的兴致,也没有饮酒的心情。这种对比强化了节日里的孤独感。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用最平常的词语写出了每个异乡人都能体会的情感:节日时分的思乡之情,以及身处热闹节日却倍感孤独的那种落差。诗人没有刻意渲染悲伤,只是如实描述"无花无酒"的状态,反而让读者更能感受到那份深切的落寞。
陈孚
陈孚(1259 — 1309)元代学者。字刚中,号勿庵,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