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大雪后清晨上朝的景象,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清冷寂静的意境。
前两句点明时间和环境:连续六天的大雪覆盖长安城,五更天(凌晨3-5点)钟鼓报晓时突然放晴。这里"一时晴"的转折很巧妙,让人仿佛看到雪后突然放晴的黎明。
中间四句用四个精致的画面展现宫廷的静谧:
1. "水精宫"(指宫殿)还笼罩在寒冷的云雾中
2. 高耸的鳷鹊楼(宫观名)上挂着明亮的月亮
3. 上朝的马匹安静不嘶鸣,金属马具也不作响
4. 宫灯熄灭后的玉堂(宫殿)格外清净
这些画面共同营造出雪后宫廷特有的肃穆氛围。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叹:大概只有天上的寒冷才会如此彻骨,难怪人间的美梦都做不成了。这里把自然界的寒冷与人间情感联系起来,给全诗增添了一丝惆怅的意味。
全诗就像一组雪后宫廷的静物摄影,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冷云""冻""不嘶""无影"等词语的层层渲染,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最妙的是结尾的联想,把自然景象升华到人生感悟,留下回味空间。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