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行
庚子二月廿四日欲午,日有重环大盈堵。
居民惊走妇女怪,不敢喧传到官府。
一环赤黑晕日角,三环侧连白光络。
白光贯日日色惨,阳乌塌翼愁冲薄。
念此日是太阳精,昏祲重重竟安作。
吾闻古有日重光,明帝得之汉道昌。
长安非近日岂远,仰视低头泪如泫。
居民惊走妇女怪,不敢喧传到官府。
一环赤黑晕日角,三环侧连白光络。
白光贯日日色惨,阳乌塌翼愁冲薄。
念此日是太阳精,昏祲重重竟安作。
吾闻古有日重光,明帝得之汉道昌。
长安非近日岂远,仰视低头泪如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奇特的天象——太阳周围出现多重光环,引发民众恐慌的场景。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沉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开篇直接描绘了庚子年二月二十四日中午的异常天象:太阳被巨大的多重光环包围。老百姓惊慌奔走,妇女们感到害怕,但都不敢声张到官府。这里通过"惊走""怪"等词,生动展现了人们对异常现象的恐惧心理。
中间部分详细描写了光环的形态:最内圈是红黑色晕染在太阳边缘,外围三圈白色光环相互连接。白光穿透太阳使阳光变得惨淡,连神话中的太阳神鸟"阳乌"都害怕得收起翅膀。诗人联想到太阳象征的皇权,对这样不祥的征兆感到深深忧虑。
最后诗人借古喻今:想起古代"日重光"的祥瑞预兆,曾预示着汉朝兴盛。但如今长安(指代朝廷)并不遥远,为何却感觉太阳(皇权)如此黯淡?仰望天空时不禁潸然泪下。这里通过对比古今,暗示当时政治昏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全诗以天象为引子,实则抒发对时局的感慨。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政治隐喻结合,用"太阳"象征皇权和国家命运,通过民众反应和自身感受,委婉地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忧虑。语言生动形象,情感深沉含蓄,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