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同黄无净曹季和黄昭质家伯修游高梁桥
东风织溪面,细纬叠春罗。
长波将人影,直直入宫河。
一万树垂杨,无枝不系珂。
阉贵马嘶风,挟弹睫前过。
精蓝如兜率,朱碧鲜且多。
微沙障西山,罗縠中青娥。
随荫即张席,礼法捐烦苛。
高车载美酒,倾泻若洪波。
𡹙路及严更,门尉稍谯呵。
宪今禁肩蓝,醉卒控疲骒。
长波将人影,直直入宫河。
一万树垂杨,无枝不系珂。
阉贵马嘶风,挟弹睫前过。
精蓝如兜率,朱碧鲜且多。
微沙障西山,罗縠中青娥。
随荫即张席,礼法捐烦苛。
高车载美酒,倾泻若洪波。
𡹙路及严更,门尉稍谯呵。
宪今禁肩蓝,醉卒控疲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朋友暮春时节在高梁桥附近游玩的场景,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自由洒脱的生活气息。
前四句用织布的比喻写春风拂过溪面,像织出一层细密的春纱。笔直的水波倒映人影,仿佛直通皇宫河道,既写出水面的清澈平静,又暗含对繁华京城的联想。
接着用"一万树垂杨"的夸张手法,表现杨柳成荫的盛况。贵族们骑马佩玉("珂"指马饰)经过,马蹄声与风中柳枝交织,展现春日京郊的热闹。其中"无枝不系珂"巧妙暗示:连柳枝都仿佛挂满了华贵装饰。
随后笔锋转向寺庙("精蓝"指佛寺),红墙碧瓦鲜艳夺目。远处西山被薄沙笼罩,像蒙着轻纱的少女,将自然景观拟人化,增添柔美意境。
下半段写朋友们不拘礼节("捐烦苛")地在树荫下野餐畅饮。用"高车载美酒,倾泻若洪波"的豪放笔触,突出纵情欢饮的痛快。最后以城门守卫("门尉")对晚归者的盘查作结,醉酒的人们骑着疲惫的母马("疲骒")返程,在诙谐中透出尽兴而归的满足。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织溪面""系珂"等新奇比喻让寻常景物焕发诗意
2. 动静结合,既有风吹柳枝的灵动,又有水映人影的静谧
3. 通过贵族、醉汉等不同人群,展现京城郊外多元的生活图景
4. 结尾的城门盘查与开篇的"宫河"呼应,形成完整的游园闭环
本质上这是首记录春日雅集的纪游诗,但通过鲜活的细节描写和巧妙的艺术加工,把朋友聚会写得如画卷般生动,传递出挣脱礼法、纵情山水的畅快。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