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舶行

山如砺,河如带,我朝车书大无外。
东渐西被朔南暨,四海茫茫与天际。
番国波臣群稽颡,职方年年图王会。
翁洲东南第一关,汪洋波涛通万派。
清晨放去流求船,飞烟一道金崎界。
更历闽广达安南,扬帆西上路迢递。
马塍暹罗噶喇吧,瀰漫天风惊砰湃。
柔佛吕宋𠲰𠰺吗,纷纷岛屿列海裔。
深目长鼻椎髻来,百物罗罗凭市侩。
扶桑之东虞渊西,竞向中华献珍怪。
氍毹毾缎羽毛,多罗斗缕布火毳。
白檀青木阿萨那,鸟卵象牙间玳瑁。
鹦鹉如雪或如丹,孔雀似锦鸟倒挂。
玻璃瓶盛红毛酒,色艳琥珀酌大贝。
峨舸遥出水晶宫,千尺帆樯来月竁。
区宇隘前朝,幅𢄙越往代。
纵横谁知几千程,秦皇汉武徒夸大。
间立海岸望晴空,闽商欣欣输关税。

现代解析

这首《海舶行》用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古代中国海上贸易的繁荣景象,就像一部壮丽的航海纪录片。全诗可以分为三个精彩部分:

1. 大国气象开篇
开头用"山如磨刀石,河如衣带"的比喻,展现国家疆域辽阔。就像打开一幅世界地图,东到日本西至沙漠,南达越南,四海都与天际相连。各国使节年年带着地图来朝贡,凸显了当时中国作为东方大国的国际地位。

2. 海上贸易全景图
诗人以舟山群岛为起点,描绘出一条条繁忙的海上商路:琉球船清晨出发,经福建、广东到越南;向西可达泰国、印尼;向南穿过马六甲到马来西亚、菲律宾。诗中列举的"深目长鼻椎髻"的外商形象,就像今天国际贸易展会上不同肤色的商人,带着檀香、象牙、孔雀等特产来交易,甚至还有当时稀罕的玻璃瓶装洋酒。

3. 超越历史的自信
结尾充满自豪感:比起秦始皇汉武帝时代的疆域,如今的海贸网络纵横万里。商人站在海边晴空下缴税的场景,暗示着开放贸易带来的经济繁荣。这种通过海上交流实现的"软实力"输出,比单纯领土扩张更值得骄傲。

全诗最妙的是把静态的地理知识变成了动态的航海图景,像用无人机航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那些今天读来拗口的外国地名,在当时都是热闹的贸易港口,充满异域风情。诗人通过琳琅满目的商品清单,让我们感受到古人面对海洋文明时的开阔胸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