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看透生死、超脱世俗的精神旅程,语言虽古但内核很现代,像一首关于生命思考的哲理诗。
开头四句像快进的电影镜头: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短期不须臾"),死亡却可能漫长等待("大暮有淹滞")。诗人内心充满矛盾("眷然迫中抱"),最终选择隐退人间("沦迹谢人世"),像现代人常说的"逃离996"。
中间四句展现他的"修仙生活":翻遍山海典籍("案牒穷山海"),炼丹度日("消玉毕年岁")。泰山封禅的资格没了("岱宗籍已绝"),却获得掌管命运的神仙认证("司命授灵契"),就像现代人放弃世俗成功,找到自己的精神信仰。
最后四句最震撼:身体逐渐返老还童("形容日渐反"),灵魂却能自我掌控("魂魄为我制")。用"薪火相传"比喻生命传承,却说肉身如船、时间如壑,死亡不再是终点("舟壑不复逝")。这就像现代科幻片里的意识永生,诗人用古老意象表达了超越生死的豁达。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