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武夷山深处一位隐士的生活场景,充满仙风道骨的气息。
前四句写隐士的居所:这位陈司马不知何时选择归隐,在幔亭山幽深处建了座精巧的茅屋。这里被高山遮挡,连日月都显得渺小;飘忽的山间雾气透过栏杆,让整个屋子仿佛飘在云端。诗人用"日月开天小"这种夸张手法,突显山势之高,而"入槛虚"三字更让房屋有了悬浮空中的神奇效果。
后四句转向山居生活细节:突然听到峡谷传来猿猴啼叫,沙地上偶尔可见老虎稀疏的足迹。最有趣的是结尾,诗人开玩笑说想借隐士家池塘里冲天飞起的仙鹤(暗指隐士本人),去天上取来道教秘籍。这里的"冲霄翮"既可能是真实的鹤,也暗喻隐士超脱尘世的气质。
全诗通过云雾、猿啼、虎踪等意象,营造出远离尘嚣的仙境氛围。最妙的是最后两句,把严肃的隐居生活写得生动有趣,仿佛在说:"老兄你这神仙日子过得不错,借我点仙气呗?"让人看到古代文人向往隐逸,却又保持幽默的一面。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