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何哭
谁何哭,哀且危。白头母,朱颜儿。儿忽舍母去,母何用生为。
架上有儿书,箧中有儿衣。儿声不复闻,儿貌不复窥。
谁何哭,哀复哀。肠未绝,心先摧。母恃儿为命,儿去不复来。
朝看他人儿,暮看他人子。一日一夜閒,十生九复死。
君不见昨夜人静黄昏时,含辛抱痛无人知。其时忽不记儿死,倚门引颈望儿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白发母亲失去年轻儿子的巨大悲痛,用非常直白的方式展现了丧子之痛如何摧毁一个母亲的生活。
全诗用"谁何哭"开头,就像在问"是谁在哭啊",立刻把读者带入一个悲伤的场景。诗中反复出现的"儿"字(出现了8次),像一根根针扎在母亲心上——架子上有儿子读过的书,箱子里有儿子穿过的衣服,到处都能看到生活痕迹,但儿子却永远不在了。
最让人心碎的是这两个细节:母亲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就痛苦,因为这会提醒她自己的孩子不在了;更揪心的是,有天黄昏她突然忘记儿子已死,还像往常一样靠着门等儿子回家。这种"短暂失忆"的描写特别真实,说明悲痛已经让她精神恍惚了。
诗人用"一日一夜閒,十生九复死"这样夸张的说法,表现母亲每分每秒都在经历生死煎熬。全诗没有用任何华丽辞藻,就像听一位邻居哭诉,但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语言,让读者能直接感受到撕心裂肺的丧子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