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雨泊

一片迎潮雨,钱塘泊岸逢。
烟明六和塔,云暗两高峰。
茶熟篷窗火,香残野寺钟。
湖头旧游路,湿翠想高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钱塘江边停船避雨时看到的景色和感受,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朦胧美和闲适感。

前两句直接点题:诗人遇到了一场随着潮水而来的雨,把船停靠在钱塘江岸边。这里的"迎潮雨"很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看到雨滴随着潮水一起涌来的场景。

中间四句是整首诗最精彩的部分,像四幅水墨画: 1. 雨雾中,六和塔若隐若现,在烟雨中显得格外明亮 2. 远处的南高峰和北高峰却被乌云笼罩,显得暗淡 3. 船篷里煮着茶,小火炉冒着热气,透着温暖 4. 野外的寺庙传来断断续续的钟声,香气渐渐消散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回忆:看着被雨水打湿的湖岸小路,想起以前游玩时见过的青翠松树。这里用"湿翠"来形容松树,既写出了雨后的湿润感,又表现了松树的青翠颜色。

整首诗就像一部微电影,有远景(塔和山峰)、近景(船篷里的茶)、声音(钟声)、气味(茶香和寺庙的香),还有回忆的闪回。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把雨天泊船时片刻的宁静和淡淡的乡愁都写了出来,让人读着读着就仿佛置身于那艘停泊的小船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