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当阳沈知县送行
尔行欲何之,触热官里去。
官今有何急,须尔不得住。
借问年几何,四十倏已暮。
前途更如此,所著真几屦。
明廷集夔襄,古乐偏韶頀。
独吹牛背笛,焉往不得牾。
但闻湘山好,藏室锁烟雾。
平生独往梦,恍惚至其处。
胡张骨已冷,学者半新故。
谁能用师说,九守立坚戌。
閒挂一青笠,往唤洞庭渡。
飞上祝融峰,晴云擘轻絮。
官今有何急,须尔不得住。
借问年几何,四十倏已暮。
前途更如此,所著真几屦。
明廷集夔襄,古乐偏韶頀。
独吹牛背笛,焉往不得牾。
但闻湘山好,藏室锁烟雾。
平生独往梦,恍惚至其处。
胡张骨已冷,学者半新故。
谁能用师说,九守立坚戌。
閒挂一青笠,往唤洞庭渡。
飞上祝融峰,晴云擘轻絮。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送别友人为主题,通过质朴的语言展现了中年人对人生、仕途和理想的思考。
开头四句用日常对话的口吻,问朋友"你要去哪里",点出朋友冒着酷暑赶赴官场,暗示官场事务的紧迫与无奈。"四十倏已暮"突然转折,道出人到中年的时间焦虑——明明才四十岁,却突然感觉人生已近黄昏。
中间部分用两个对比画面:朝廷里演奏着高雅的古乐(象征仕途荣耀),而诗人自己却像牧童般在牛背上吹笛(象征自由散淡)。这种对比揭示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既要面对"胡张骨已冷"(前辈已逝)的学术传承困境,又渴望"飞上祝融峰"(南岳最高峰)的自由超脱。
最后四句最见神采:诗人想象自己戴着青斗笠,唤船渡洞庭湖,登上祝融峰拨开云絮。这个潇洒的登山画面,既是对朋友的临别赠言,也是对自己内心向往的抒发——在仕途奔波与学术责任之外,始终保持着对山水自然的向往。
全诗妙在将中年危机写得举重若轻,既有"前途更如此"的现实考量,又有"晴云擘轻絮"的诗意洒脱。就像现代人一边烦恼着工作家庭,一边憧憬着说走就走的旅行,这种真实的人生况味跨越千年依然动人。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