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
《贾师宪望海楼成次韵》是一首描绘和赞美望海楼的诗。望海楼可能是一座观赏海景的楼阁。
首句“功归再造金瓯好”,可以理解为望海楼的建成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如同再次制造了一个完美的金盆,这里的“金瓯”可能暗指国土或江山。
“岁已三登玉烛调”,“岁”指的是年景或时间,“三登”可能指的是连续三年丰收或连续三年好的景象。“玉烛”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君王或政治清明,这里可能是形容国泰民安,政治清明,年年丰收。
“昨日倚筇平地看”,这里的“筇”指的是拐杖,“平地看”可能是诗人在望海楼附近,站在平地上欣赏这座楼阁。“昨日”说明诗人是在一天之前来到这里。
最后一句“一如石壁望松寥”,可以理解为诗人看到望海楼如同高大的石壁一样矗立在那里,从那里可以眺望到松寥(可能是指山或者远处的风景)。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美了望海楼的壮丽和重要性。通过诗人的描述,我们可以想象出这座楼阁的雄伟和美丽,以及它周围的风景。同时,诗中也有一些象征的元素,比如“金瓯”和“玉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政治的美好愿景。
陈宜中
陈宜中(约1234年—1283年),字与权,温州永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宰相。初为太学生员,与同学黄镛、林则祖等6人联名上书攻击丁大全。遭其打压被取消太学生资格。谪为建昌军,时称“六君子”。景定三年(1263)廷试第二,任绍兴府推官校书郎。主政期间,南宋有过英勇抵抗。宋末行朝撤往广东(1276),在井澳十字门一带与元军大战,损失过半。战后,陈宜中去占城借兵,张世杰、陆秀夫则带领宋末行朝前往崖山。宋军在崖山海战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