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同旭瞻莳庭有兰游西山作四首 其一 坐韬光飞雨轩作

一雨暑解严,始践西山约。
初日翳复吐,秋气满嵓壑。
兴来历涧阿,藓磴宛如昨。
入门翠阴积,翻觉凉云薄。
石龙卧空池,泉根此焉托。
坐听丁东音,终古娱寂寞。
颔珠不自惜,天乐然疑作。
禅老洗声尘,为客幽茗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和朋友同游西山的闲适场景,充满自然意趣和禅意。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1. 出游背景(前四句)
诗人用"一雨暑解严"开篇,点明一场秋雨后暑气消散,终于实现了和朋友相约游西山的愿望。初升的太阳在云层间时隐时现,整个山间已经弥漫着秋天的气息。这里通过天气变化和季节特征,营造出清新宜人的出游氛围。

2. 登山见闻(中间六句)
诗人沿着山涧小径行走,长满青苔的石阶仿佛和从前一样。进入韬光寺后,浓密的树荫带来凉意,连天上的云都显得淡薄。这里特别描写了池中像石龙般的假山景观,泉水从石缝中涌出,坐在轩中聆听泉水叮咚声,感受着亘古不变的宁静。这些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感。

3. 禅意感悟(后四句)
听着泉水声,诗人联想到珍贵的珍珠(颔珠)和天籁之音,产生亦真亦幻的感受。最后写寺中老僧为客人煮茶,用茶香洗涤尘世喧嚣,将整首诗的意境升华到禅茶一味的超脱境界。这里把普通的游山体验提升到精神享受的层面。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天气、山景、泉声、茶事等细节,展现了从身体感受到心灵净化的完整过程。诗人没有刻意说理,而是让读者在景物描写中自然体会到闲适心境和禅意趣味,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诗"寓情于景"的特点。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