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千岁楼对雨作
山雨飒然到,风急暑威收。
暗侵心骨如水,气味自悠悠。
远处山头全白,近处山腰尚碧,旋复响飕飕。
借问市井里,有此快哉否。
峡猿吟,石燕舞,乱蝉休。
人间世也,此景何处奈寻搜。
多谢山灵解事,暗助词人幽思,我笔愧难酬。
回首翠如扫,云破夕阳流。
暗侵心骨如水,气味自悠悠。
远处山头全白,近处山腰尚碧,旋复响飕飕。
借问市井里,有此快哉否。
峡猿吟,石燕舞,乱蝉休。
人间世也,此景何处奈寻搜。
多谢山灵解事,暗助词人幽思,我笔愧难酬。
回首翠如扫,云破夕阳流。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场山雨带来的清凉与诗意,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心灵共鸣。
上片写雨来得突然又痛快。开篇"山雨飒然到"像电影镜头,瞬间把读者拉进雨幕中——风急雨猛,夏天的闷热一扫而空。接着用触觉写雨的神奇:凉意像水一样渗入骨头,让人浑身舒畅。远处山头被雨雾染白,近处山腰还留着青翠,画面有层次感。雨声"飕飕"的拟声词让人仿佛听见雨打树叶的声响。最后突然转向城市,用反问句暗示:钢筋水泥的世界里,哪能体验这种自然的畅快?
下片转向雨后奇观。峡谷猿啼、石燕飞舞、蝉声停歇,三个短句像快闪镜头,捕捉雨后活跃的自然生命。接着感慨:在喧嚣的人世间,这样的美景太难寻觅。这里把山雨拟人化,说"山灵"善解人意,暗中激发了诗人的灵感,但诗人谦虚地说自己的笔写不尽这美景。结尾最精彩:雨过天晴,满山翠绿像被扫过般清新,云缝中夕阳流淌,这个"流"字让阳光有了动感,如同金色的溪水。
全词妙在三点:一是用身体感受写雨(凉到骨头),二是画面感强(白山头、碧山腰),三是把自然写活(山灵会帮忙)。诗人不是在旁观风景,而是全身心融入其中,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对自然细腻的感知力和活泼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最打动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