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玉山歌①

天苍苍,海茫茫。
武峦后,沙连旁。
半空浮白,万岛开张。
非冰非水,非雪非霜。
老翁认得真面目,云是玉山发异光。
山上宝光山下照,万丈清高万丈长。
晴云展拓三峰立,一峰独耸镇中央。
须臾变幻千万状,晶莹摩荡异寻常。
四时多隐三冬见,如练如瀑如截肪。
骇目惊人不一足,莫辨璧圆与圭方。
我闻辉山知韫玉,又闻采玉出昆冈。
可求犹是人间宝,争似此山空瞻望。
当时有客痴山凿,自恃雄心豪力强。
岂知愈入愈深处,归于无何有之乡。
嗟乎玉山愿望几曾见,我今何幸愿为偿。
偿来愿望亦造化,多谢山灵不可忘。
山灵归去将谁说,依旧囊纱而篆香。
大璞自然天地秘,未知韫椟何处藏。
且将一片馀光好,袖来宝贵入诗囊(江宝钗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望玉山歌》描绘了诗人远望台湾玉山时的震撼与感慨,语言生动,充满想象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它的魅力:

1. 玉山的神奇景象
开头用"天苍苍,海茫茫"营造广阔背景,接着描写玉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奇幻画面——它像冰像雪却又都不是,在阳光下闪耀着奇异光芒。诗人用"如练如瀑如截肪"(像白绸、瀑布、切开的脂肪)这样贴切的比喻,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山色变幻的瑰丽。

2. 人与自然的对比
诗中提到有人想凿山采玉,结果越挖越深却一无所获,暗示自然奥秘不是人力能强求的。而诗人选择"远观"而非征服,反而获得了精神满足,这种对自然的敬畏态度在今天尤其值得思考。

3. 宝藏的深层寓意
诗人说普通玉石还能开采,但玉山本身就是个只能仰望的奇迹。最后他把山光"袖入诗囊",说明真正的珍宝不是实物,而是大自然带给人的心灵震撼和创作灵感。

4. 语言节奏的魅力
全诗长短句交错,像"晴云展拓三峰立,一峰独耸镇中央"这样铿锵有力的句子,读起来有山势起伏的韵律感。反复出现的"万丈""千万状"等夸张用语,强化了视觉冲击力。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既写出了玉山令人屏息的美,又通过这种美传递出一种哲理:有些美好需要保持距离去欣赏,强求反而会破坏它的神圣性。就像我们现代人旅游时,比起"打卡式"的匆忙拍照,静心感受风景或许能得到更珍贵的体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