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

嘈嘈复絮絮,破梦潜争诉。
初试涩且喑,重引激尤著。
数旋数顿拍,亦纵亦承句。
噪雅骄而肆,嘶蝉竭以妒。
中散抚哀丝,江令赓恨赋。
兴感百莫名,溯古应同步。
新逢流火驰,并协蟾光吐。
冷偎栖迟心,响馀零落树。
临秋气可悲,永夜堪一怒。
悬知枫菊凋,渐逼冰霜冱。
岁聿其将逝,逆厄安若素。
颓圯焉滞留,偃蹇芳洲渡。
四时颇局促,风散唐豳暮。
薄翅咽湿寒,穹野滋清露。
鸣雁既飞举,忍噤无声处。
棂砌扬远音,更俟晨飔助。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蟋蟀的鸣叫声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秋天的萧瑟和人生的感慨。

1. 蟋蟀的鸣叫 诗的开头描写蟋蟀的叫声,时而嘈杂,时而絮叨,仿佛在梦中争相诉说。起初声音生涩沙哑,后来逐渐高亢激昂,节奏时快时慢,像在吟唱诗句。诗人用“噪雅骄而肆,嘶蝉竭以妒”形容蟋蟀的叫声既骄傲放肆,又像蝉鸣一样竭尽全力,甚至带着嫉妒的情绪。

2. 联想与感慨 诗人由蟋蟀的叫声联想到古代文人,比如“中散”(嵇康)抚琴的哀伤、“江令”(江淹)写《恨赋》的悲愤。蟋蟀的鸣叫似乎与古人的情感相通,让人百感交集。

3. 秋天的氛围 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流火(指暑气消退)、月光清冷、树叶凋零、寒霜渐起。蟋蟀的叫声与这些景象交织,更添凄凉。诗人感叹时光流逝,人生多艰,但面对逆境,仍要保持淡然的心态。

4. 结尾的深意 最后,诗人写到蟋蟀的薄翅在寒湿中颤抖,野外的露水越来越重。大雁已经南飞,而蟋蟀仍在无声处忍耐。它的叫声透过窗棂和台阶,仿佛在等待晨风的助力,继续鸣唱。这里暗喻人生虽艰难,但仍要坚持,等待新的希望。

总结 这首诗通过蟋蟀的鸣叫,表达了诗人对秋天萧瑟的感伤、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人生逆境的思考。蟋蟀的叫声既是自然的声响,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整首诗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