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道中

城居如坐井,出郭始知春。
草色才翻烧,禽声便可人。
远山来逦迤,羸马去逡巡。
唤醒三年梦,东华足软尘。

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您理解: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从城市走出,进入郊野的自然景色时的感受。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己从拘束到自由的转变,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

首句“城居如坐井”,诗人用了一个比喻,将城市生活比作坐井观天,意味着城市生活的狭隘和限制。与后面的“出郭始知春”形成对比,表达出诗人走出城市,接触到大自然的自由和广阔。

第二句“草色才翻烧”,诗人描绘了春天的草地,新生的草芽在春天的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烧”字的使用,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句“禽声便可人”,诗人听到了鸟儿的叫声,感到十分悦耳。这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声音的欣赏,以及对自然的亲近感。

第四句“远山来逦迤”,诗人远眺山峦,远山连绵不断,逦迤而来,展现了大自然的广阔和壮丽。而“羸马去逡巡”则表现了诗人骑马的情景,他在郊野中漫步,享受自然的宁静和自由。

最后一句“唤醒三年梦,东华足软尘”,诗人表示自己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唤醒了三年来的梦想,忘记了城市的纷扰和喧嚣。东华足软尘,可以理解为城市中的繁华和纷扰,与前面的自然景色形成鲜明对比。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渴望自由的心情。诗的语言通俗易懂,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比喻,展现了自然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

许有壬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