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冬日与初春交替的自然画卷,语言清新如白话,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展现不同时空的美景:首句"梅花楼头立晴雪"是明亮的冬日画面——雪后初晴,梅花傲立枝头,雪的白与梅的红形成视觉冲击。次句"松叶亭根听夜雨"转入幽静的夜晚场景——雨打松叶的沙沙声在亭边回荡,仿佛能让人身临其境听到那舒缓的雨声。
后两句通过动物与植物的反应展现季节更替:第三句"鼪鼯息响月千山"写月夜山林的静谧,小动物们(鼪鼯指黄鼠狼类)停止活动,千山沐浴在月光下,突出冬夜的宁静。末句"桃李无言春万树"则暗写春意萌动,桃李虽未开花,但万千树木已蓄势待发,用"无言"拟人手法暗示生命在沉默中孕育的力量。
全诗精妙之处在于:看似写景,实则通过自然景物传递出对生命循环的感悟。从冬雪到春雨,从动物蛰伏到草木待发,短短四句完成了季节的过渡,让人感受到自然界无声却强大的生命力。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景物的精准捕捉,让读者自然体会到对时光流转的淡淡感怀。
陈宗道
陈宗道,字道夫,长汀(今属福建)人。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一○○八)进士。以文墨议论见知于丁谓、寇准。擢开封府教授,卒。事见《八闽通志》卷六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