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轩丈以雁山茶饷客
雁山色如古鼎彝,丹砂翡翠青瓜皮。
四十九盘云合离,一百二峰烟芬菲。
客儿游屐独见遗,诺讵那至开初基。
沈记薛赋彰希微,閤南北兮谷东西。
泉膏石髓蒸华滋,五珍之产茶尤奇。
梅公诗句高品题,阮家仙种是也非。
清明节过谷雨霏,新芽一枪还一旗。
武火焙足文露晞,瓶盛箬裹致远宜。
铁翁得之笑解颐,新年招集吟朋嬉。
小小炉子涂红泥,雪余檐滴烹珠玑。
蟹眼鱼眼声澌澌,恍疑瀑在龙湫飞。
煎成浅盏浮琉璃,色香味与阳羡齐。
座中二老先忘机,裹粮曾踏芙蓉溪。
重圆茶梦疏朝衣,鲰生亦幸清诗脾。
所嗟互市来西夷,茶纲岁入千朱提。
可怜军火无穷期,不抵防海一日糜。
兹茶隐秀与世违,解渴不屑沦鲸鲵。
主人论敌有余凄,苦心茶味其庶几。
更期八尺支杖藜,雁湖绝顶轻攀跻。
春茶采采归来兮,延年益寿同丹荑。
四十九盘云合离,一百二峰烟芬菲。
客儿游屐独见遗,诺讵那至开初基。
沈记薛赋彰希微,閤南北兮谷东西。
泉膏石髓蒸华滋,五珍之产茶尤奇。
梅公诗句高品题,阮家仙种是也非。
清明节过谷雨霏,新芽一枪还一旗。
武火焙足文露晞,瓶盛箬裹致远宜。
铁翁得之笑解颐,新年招集吟朋嬉。
小小炉子涂红泥,雪余檐滴烹珠玑。
蟹眼鱼眼声澌澌,恍疑瀑在龙湫飞。
煎成浅盏浮琉璃,色香味与阳羡齐。
座中二老先忘机,裹粮曾踏芙蓉溪。
重圆茶梦疏朝衣,鲰生亦幸清诗脾。
所嗟互市来西夷,茶纲岁入千朱提。
可怜军火无穷期,不抵防海一日糜。
兹茶隐秀与世违,解渴不屑沦鲸鲵。
主人论敌有余凄,苦心茶味其庶几。
更期八尺支杖藜,雁湖绝顶轻攀跻。
春茶采采归来兮,延年益寿同丹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雁山茶的珍贵和品茶的雅趣,同时抒发了对时局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雁山美景与历史底蕴
开篇用"古鼎彝""丹砂翡翠"等比喻,把雁山比作古朴珍贵的青铜器,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提到古代文人谢灵运(客儿)没来过这里,而高僧诺讵那最早在此开辟佛寺,说明雁山既有自然美景,又有深厚的人文历史。
2. 珍贵茶产与制茶工艺
说雁山有五种珍宝,茶最为奇特。描写采茶时节(清明后谷雨时)、嫩芽形态(一枪一旗指茶芽和嫩叶),以及用文武火烘焙的精细工艺。用"瓶盛箬裹"说明包装讲究,适合远途携带。
3. 品茶雅集
铁翁(主人)得到好茶后邀请朋友品茗。详细描写煮茶场景:红泥小火炉、雪水烹茶、水沸时的气泡声像雁山瀑布。茶汤像琉璃般透亮,味道媲美阳羡(古代名茶),让诗人感到神清气爽。
4. 借茶抒怀
后半段笔锋一转,感叹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用茶叶贸易赚取白银(朱提),而军费开支巨大。但雁山茶保持高洁,不屑与世俗同流。最后表达愿望:希望将来能亲自登上雁湖采春茶,像仙草一样延年益寿。
诗歌亮点:
- 用"蟹眼鱼眼"形容煮茶水泡,生动有趣
- "色香味与阳羡齐"体现对雁山茶的自豪
- 通过茶事反映时代困境,自然不突兀
- 结尾的采茶想象充满画面感,余韵悠长
全诗把品茶这件小事写得有滋有味,既有生活情趣,又寄托了文人雅士的高洁志向,最后回归到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层次丰富又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