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屈子

庚寅子以降,正则冠其名。
忠事怀王侧,明章楚郢城。
楚齐连尚固,堪敌霸秦征。
美政余灵气,九歌韵始成。
奈何围屑小,高洁使王轻。
的皪骚辞起,怛忧幽怨生。
黄棘盟立日,伏祸有刀兵。
故国危旦夕,欷嘘涕泪横。
独清凭孤独,独醒认心惊。
渔父诲经世,逐流可自宁。
美人与香草,纵死也无更。
国破山河碎,余年岂苟营。
鼓枻汝归去,吾当识浊清。
沧浪濯其足,不污大夫名。
凭此汨罗水,足澄家国情。
还遗华章句,天问一声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现代语言解读,讲述的是屈原的故事和作者对他的敬仰。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屈原的才能与理想 开头讲屈原出身贵族("庚寅子"指出生时辰),才华横溢("正则"是他的美名)。他在楚怀王身边忠心辅佐,推行"美政"理想,还创作了《九歌》这样的经典。诗中"楚齐连尚固"指他主张联合齐国对抗秦国,是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2. 遭遇谗言与困境 但小人("屑小")的谗言让清高的屈原被楚王疏远。"黄棘盟"指楚怀王轻信秦国盟约最终被骗,导致楚国危机。这里用"刀兵""涕泪横"等画面感强的词,表现屈原眼睁睁看着祖国走向灭亡的痛苦。

3. 孤独的坚守 "独清独醒"是诗眼——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状态让他内心煎熬。渔夫劝他随波逐流("逐流可自宁"),但屈原用"香草美人"的比喻,表明宁可死也不改变高洁品格,就像他诗里常写的兰花、荷花一样。

4. 殉国的选择 最后写屈原投江的决绝。"沧浪濯足"化用他《渔父》中的名句,强调他用生命维护清白。汨罗江的水不仅洗去尘土,更见证了他的家国情怀。结尾"天问一声声"特别动人——他留下的《天问》等诗篇,像永不停止的追问,至今仍在历史中回响。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刀兵""涕泪""香草"等具体意象代替说教,画面感强 - 通过对比(小人谗言vs屈原高洁,随波逐流vs以死明志)突出人物性格 - 结尾把屈原的死亡升华成精神的永恒,江水、诗篇都成了爱国精神的载体

普通人读它能感受到:一个天才在乱世中的挣扎,一个人对理想至死不休的坚持,这种力量跨越千年依然震撼人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