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歌风台

河流西来复东注,我方乘舟北河去。
长涂短服春已深,小邑孤城日将暮。
河傍穹碑倚春树,停桡一读知其故。
不见高台号大风,空馀草屋连荒戍。
当时汉祖居沛中,时有云气随飞龙。
道间未斩白帝子,圯下已逢黄石公。
子婴首落重瞳手,百二山河夘金有。
阴陵失路岂人为,鸿门不死真天授。
残忍者灭仁义王,威加四海归故乡。
箨冠巍峨筑声壮,日月照耀旌旗杨。
身中衮裳朱衣绣,酒酣歌舞争为寿。
父老人人被宠恩,租庸世世蒙蠲宥。
云胡伯心犹未忘,意气激烈非虞唐。
不歌艰难创王业,却思壮士守边疆。
台前风烟起天末,台下寒流动毛发。
黄昏不敢问前途,驻目更看芒砀月。

现代解析

这首《沛县歌风台》是一首怀古诗,通过描写沛县风光和刘邦的故事,抒发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空馀草屋连荒戍")写诗人乘船经过沛县时看到的景象。春天将尽,暮色降临,诗人看到河边石碑和荒废的戍所,想起这里曾是刘邦的故乡。

第二部分("当时汉祖居沛中"到"租庸世世蒙蠲宥")回忆刘邦的发迹史。从刘邦年轻时在沛县生活,到后来斩白蛇起义,遇到黄石公,打败项羽建立汉朝,最后衣锦还乡。诗中用"云气随飞龙"暗示刘邦是真龙天子,用"鸿门不死"说刘邦命不该绝。

第三部分("云胡伯心犹未忘"到最后)抒发感慨。诗人感叹刘邦虽然建立了伟业,但晚年仍担心边疆安危。最后通过描写黄昏时分的风烟和寒流,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气氛,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把历史故事和眼前景物巧妙结合,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
2. 用"云气随飞龙"等生动比喻,把刘邦的故事讲得很有画面感
3. 结尾的黄昏景象烘托出怀古的惆怅情绪,让人回味无穷

简单说,这首诗就像一部微型的"刘邦传记",通过诗人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一位开国皇帝的传奇人生,也感受到历史长河的浩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