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巷吟四章 其二

击𣝔巡夜灯挂肩,栅门半开铜铃悬。隶卒拥后官在前,琅琅累累拖绁鞭。

十家九户宵不眠,夜半煮粥屋有烟。饥乌蹴瓦先流涎,呜呜而语声可怜。

我欲饲汝心回旋,已饥不保非汝偏。西邻瘦狗同瘦鸢,巉岩出骨毛打毡。

弃垢满路无荤膻,往往饿死穷路边。尔乌弗巢吾屋颠,明朝日出当晨餐,空橐已无青铜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底层百姓在贫困中挣扎的凄凉画面,语言直白却充满冲击力。

开篇用"巡夜人挂着灯""栅门半开"的细节,立刻把读者拉入一个破败的夜间场景。官吏带着锁链鞭子(绁鞭)耀武扬威,与"十户人家九户不敢睡"形成强烈对比,暗示官府欺压百姓是常态。

最揪心的是对饥饿的描写:半夜偷偷煮粥的炊烟引来乌鸦,乌鸦饿得踩在瓦片上流口水。诗人想喂鸟却自身难保,这种"同病相怜"的笔触特别动人。接着用西邻瘦狗和饿鹰的比喻,说它们瘦得骨头凸起、毛发打结,路上连垃圾都没有荤腥,经常饿死在路边——这些画面像纪录片镜头般真实残酷。

结尾更是神来之笔:诗人哀求乌鸦别在自己屋顶筑巢,因为天亮后他连一个铜钱都拿不出来买早餐。这种"连乌鸦都养不起"的自嘲,把贫困写到了极致。

全诗没有直接批判社会,但通过巡夜官吏的嚣张、百姓的恐惧、动物与人的共同饥饿,自然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诗人用乌鸦、瘦狗这些动物意象,让抽象的"贫穷"变得可见可感,这种艺术手法既朴素又有力,让今天的读者依然能感受到几百年前那份穿透纸背的苦难。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