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亭和南川 其二

池亭一坐一成诗,颇觉风光与醉宜。
小弄烟霞虽此兴,尽贪花鸟亦吾私。
将谁点也真堪与,前我濂溪笑亦知。
多谢风花同与醉,老狂何敢望林沂(沂工部主事莆田人尝有诗静观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静观亭中闲适自得的心境,用轻松自然的语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前两句写诗人坐在池边亭子里,眼前的美景让他诗兴大发,微醺的状态与风光正相配。"一坐一成诗"用夸张手法表现灵感迸发,"风光与醉宜"则巧妙将酒意与美景联系起来,营造出飘飘然的愉悦感。

中间四句展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他既喜欢欣赏云雾缭绕的朦胧景致,也沉醉于花鸟相映的明丽画面。"吾私"二字透露出把自然风光当作私人珍藏的得意。接着用孔子赞赏曾点("点也")的典故,以及周敦颐(号濂溪)爱莲的典故,表明自己与这些古代雅士志趣相投。

最后两句写得尤为生动:诗人感谢风花相伴共醉,自谦不敢与林沂(一位擅长写静观亭诗的官员)相比。"老狂"的自称既幽默又带着几分洒脱,把醉酒赏景的狂放姿态写得活灵活现。全诗就像一幅水墨小品,把文人那种半醉半醒、与自然对话的闲适情趣展现得淋漓尽致。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