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弟应符用黎龊龊诗韵作咄咄篇自警家大人用

皦皦志士心,玉壶冰露寒。
整冠默危坐,抚卷慨永叹。
胶扰天下事,岂逃吾静观。
是心本如水,风过成涛澜。
蚁或作牛斩,雀常用珠弹。
万境各颠倒,何者为忧叹。
圣学有宗盟,口血应未乾。
进修在覆篑,趋舍防奔湍。
正须极高深,乾坤见倪端。
规摹括四代,宗庙富百官。
譬如入玉府,璆琳杂琅玕。
逢原在左右,谅非登一难。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有志之士的内心世界和自我修养的追求。我们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理解:

1. 纯洁的志向
开篇用"玉壶冰露"比喻志士高洁的内心,像冰一样清澈透明。主人公整理衣冠静坐读书,却忍不住为世事叹息,说明他虽身处宁静,心却牵挂着纷扰的天下。

2. 修心的智慧
诗人认为外界纷扰就像风吹水面起的波浪,但本心应像静止的水一样平和。用"蚂蚁看成牛"、"用珍珠打麻雀"的比喻,批评世人常为小事过度反应,提醒我们要看淡外界的颠倒混乱。

3. 学习的道路
提到圣贤学问需要持之以恒(像用血誓约般认真),积累知识要像堆土成山,选择方向要像避开急流般谨慎。强调追求学问要往高处深处探索,才能看清世界的本质。

4. 理想的境界
最后用宏伟的宗庙、琳琅满目的美玉比喻学问的博大精深。指出只要找对方法("逢源"),达成目标并不像登天那么难,鼓励人坚持修行。

全诗核心是:在混乱的世界中保持内心清明,通过持续学习和自我修养,最终达到精神上的至高境界。就像在风浪中守护一盏明灯,既要关注现实,又要超脱浮躁,在坚持中找到人生的真谛。

孙应求

孙应求,字伯起,馀姚(今属浙江)人。介子、应时长兄。乡贡进士。事见《宋元学案补遗》卷三五。今录诗十一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