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冬夜,诗人在南普陀寺远眺月亮时的所见所感。
开头两句写实景:整天刮着让人睁不开眼的寒风终于稍停,诗人在高楼短暂放松眼睛。这里"穷日盲风"用夸张手法表现寒风刺眼,"穹楼"则暗示诗人所处的高处视角。
中间四句转入抒情:月光依然皎洁,却照出山峦的贫瘠丑陋;暗潮涌动,仿佛要把弯曲的沙洲冲走。诗人试图用轻声吟诗来唤醒往日情怀,又借节气景物来排解思乡之苦。这里用"顽山丑"与"清光"形成反差,暗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暗汐"象征内心波动。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人间有鲲鹏(大鸟)和鹌鹑(小鸟)等各种生命形态,诗人请求老师指点心灵本源,学习超脱的境界。这里用"鹏鴳"对比,表达对生命多样性的思考,"至游"指精神上的自由超脱。
全诗通过冬夜望月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故乡的思念,以及追求精神解脱的愿望。语言凝练,意象鲜明,由景入情,最后上升到哲理思考,展现了古典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