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僧皎然
秋意西山多,别岑萦左次。缮亭历三癸,趾趾邻什寺。
元化隐灵踪,始君启高致。诛榛养翘楚,鞭草理芳穗。
俯砌披水容,逼天扫峰翠。境新耳目换,物远风尘异。
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嘉林幸勿剪,禅侣欣可庇。
卫法大臣过,佐游群英萃。龙池护清激,虎节到深邃。
徒想嵊顶期,于今没遗记。
元化隐灵踪,始君启高致。诛榛养翘楚,鞭草理芳穗。
俯砌披水容,逼天扫峰翠。境新耳目换,物远风尘异。
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嘉林幸勿剪,禅侣欣可庇。
卫法大臣过,佐游群英萃。龙池护清激,虎节到深邃。
徒想嵊顶期,于今没遗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僧人皎然在秋日山中的一次相会,展现了自然山水与禅意生活的和谐之美。
前四句写秋意浓重的西山景色,诗人与皎然在曲折山路上告别。"缮亭历三癸"暗示皎然在此修行已久,"趾趾邻什寺"则点出寺庙环境清幽。接下来六句赞美皎然开辟修行之地的功德:他清除杂草培育嘉木,整理出可以观赏水景、远眺群峰的好地方,创造出远离尘嚣的新境界。
中间部分写诗人沉浸在这方净土中的感受:靠着山石忘却世俗烦恼,触摸云朵领悟人生真谛。他庆幸这里的树林未被砍伐,成为禅修者理想的庇护所。"卫法大臣过"等句说明这里不仅吸引修行者,连官员和文人雅士也常来拜访。
最后以"龙池""虎节"形容这里的清幽与庄严,诗人感叹虽然向往嵊山顶峰的境界,但眼前这片净土已足够珍贵。全诗通过对山寺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超脱尘世、亲近自然的生活理想,展现了唐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审美情趣。
颜真卿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