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叫"万柳庄"的地方,通过柳树这个意象展现了宁静美好的田园生活。
开头两句直接点题:听说滁阳有个万柳庄,十里柳荫带来清凉。用"行行十里"形容柳树成排的壮观景象,让人感受到绿荫连绵的视觉美和清凉触感。
中间四句用三个典故深化意境:
1. "不放蝉声聒"化用陶渊明"蝉噪林逾静"的意境,说主人懂得享受宁静,连蝉鸣都觉得吵闹
2. "马足忙"暗指折柳送别的习俗,提醒人们折柳时要想到奔波在外的辛苦
3. 用陶渊明门前的五柳树和周亚夫细柳营的典故,既赞美主人像陶渊明一样高雅,又暗示这里曾是军营,现在变成田园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诗人嘲笑东晋的桓温,当年在江边感叹"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太过矫情。这里反用典故,认为与其感伤时光流逝,不如像万柳庄主人这样实实在在地享受生活。
全诗通过柳树串联起多个历史典故,在赞美田园生活的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务实豁达的人生态度。语言清新自然,用典巧妙不晦涩,让读者既能感受到柳荫清凉的美景,又能体会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张弼
(1425—1487)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