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淮道中(次李小有壁间韵)

驱车巉石路,日暮倦高翰。
山郁衔青霭,星微澹野澜。
敲诗灯焰逼,拂剑旅魂安。
名胜乾坤在,霜风木榻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傍晚赶路的所见所感,充满旅途的孤寂与自然的壮美。

前两句写赶路的疲惫:车子在崎岖山路上颠簸前行,太阳快落山了,连马儿都显得疲倦。"巉石路"形容山路险峻,"倦高翰"用马匹的疲惫暗示人的劳累。

中间四句转入景物描写:群山笼罩在青色雾气中,稀疏的星星倒映在野外水波上。这两句用"衔""澹"两个动词,把静止的山水写活了。接着镜头转到旅店:在灯下推敲诗句时,灯火似乎要灼伤人;擦拭宝剑时,漂泊的心反而获得安宁。这里"灯焰逼"和"旅魂安"形成强烈对比,展现文人特有的矛盾心境。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天地间永远留存着这些名胜美景,但此刻只听得秋风呼啸,木床冰冷。结尾的"霜风木榻寒"与开头的"日暮倦高翰"呼应,用具体的寒冷感受,传递出漂泊者永恒的孤独感。

全诗妙在将艰辛的旅途、雄浑的自然、文人的雅趣融为一体,既有"拂剑"的豪气,又有"敲诗"的细腻,最后落笔于永恒的苍凉,让人感受到古代文人漂泊时特有的精神世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