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

数家茅屋枕鱼矶,岁岁生涯在渺瀰。
鸡犬怪人奔竹径,儿孙逢客倚柴篱。
壁悬簑笠残烟雨,门对溪山阅盛衰。
一曲新歌一船月,夜深来往碧涟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家生活的宁静画卷,通过几个生动的场景传递出质朴而悠远的生活气息。

开篇"数家茅屋枕鱼矶"就像用无人机拍下的全景:几间茅草屋紧挨着水边礁石,渔民们年复一年在这片开阔水域谋生。"枕"字用得巧妙,把房子拟人化,仿佛它们也像人一样枕着礁石休息。

中间四句是四个充满生活气的特写镜头: 1. 陌生人到来时,鸡犬不认得路,慌慌张张钻进竹林小径 2. 孩子们见到客人,好奇地靠在篱笆边张望 3. 墙上挂着的蓑衣斗笠还带着往日风雨的痕迹 4. 打开门就能看见溪山,它们默默见证着人间的兴衰变迁

这些细节就像老照片,保存着渔家最真实的生活状态。蓑衣的雨渍、溪山的守望,都在诉说岁月的故事。

结尾转入夜晚:渔民唱着新编的渔歌,乘着月光轻划小船,船尾拖出的涟漪在夜色中泛着微光。这个画面把日常劳作升华成诗意的夜航,"碧涟漪"三个字让整幅水墨画突然有了动态美。

全诗妙在把平凡渔家生活写出神仙意境,风雨蓑衣是艰辛,月夜泛舟却成享受。诗人用观察者的视角,既记录了渔家的真实状态,又赋予它超越现实的美感,让读者看到生活中不易察觉的诗意。

李含章

宋宁国府宣城人,字明用。自少隐居土山,好学工文词。太宗太平兴国间进士。历官屯田员外郎,判户部度支,岁计羡余,奏免诸道供输一年。寻谪外。真宗大中祥符末起判三司,乞便郡,出知本州,政崇简易,讼狱大省,在郡二年罢。仁宗即位,起知江阴军,数月卒。有《仙都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