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乐仲和张温甫处督米

未必书生气尽寒,食常不足为居闲。
清于孺子沧浪水,瘦似诗人饭颗山。
欲向田文弹铗去,恐因丘嫂颉羹还。
闻君自有江湖量,肯为枯鱼少破悭。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幽默自嘲的方式,道出了古代读书人清贫生活的无奈与豁达。

开头两句直白地说:读书人并非真的穷到骨子里,只是日常总吃不饱,因为选择了清闲不争的生活。这里用"寒气"暗指贫穷,但作者故意说"未必尽寒",显得很乐观。

中间四句连用三个典故自嘲:
1. 把自己比作"沧浪水边洗头的孩子",强调生活清贫但品格高洁;
2. 用"瘦得像写诗的杜甫"来形容自己饿肚子的模样,画面感很强;
3. 想学冯谖"弹剑要鱼吃",又怕被嫂子笑话,活灵活现展现穷书生的纠结心理。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听说您(张温甫)为人慷慨,能不能救济我这条"干渴的鱼"啊?用"枯鱼"自比既可怜又好笑,把求人帮忙的话说得风趣不尴尬。

全诗妙在把穷困潦倒写得轻松诙谐,既抱怨生活不易,又保持文人风骨,还带着朋友间的玩笑意味。这种苦中作乐的智慧,让现代人看了也会心一笑——原来古人面对房贷(当时是米价)压力时,也是这样幽默化解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