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鉴上人房二首 其一

落花双树积,芳草一庭春。
玩之堪兴异(一作尽),何必见幽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禅意的庭院场景,通过简单的自然景物传递出深远的生活哲理。

前两句"落花双树积,芳草一庭春"就像一幅画:两棵树下堆积着飘落的花瓣,满院的青草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这里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只是如实呈现眼前所见,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循环之美——花开花落,草木生长,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后两句"玩之堪兴异(一作尽),何必见幽人"是诗人的感悟:光是欣赏这样的景致就足够让人感到新奇有趣(或说尽兴)了,何必非要见到隐居的高人呢?这里"幽人"可能指寺院中的高僧,但诗人认为真正的禅意和乐趣就在这些寻常景物中,不需要刻意追求什么高人指点。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最普通的景物(落花、芳草)营造出空灵的意境
2. 表达了"生活处处是禅机"的智慧——美好不在远方,就在眼前
3. 语言干净利落,没有说教,让读者自己从画面中体会

就像我们今天用手机拍下一片落叶也能感悟生活一样,诗人告诉我们:只要用心观察,平凡的事物里藏着最动人的诗意。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