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叫熊耳山的宁静山景,充满了自然与禅意。
开头两句写山形:两座山峰像一对青螺般并立,诗人向农夫打听,才知道这座山叫“熊耳”。这里用“青螺”比喻山峰,形象生动,也暗示山的秀美。
中间四句写山中景象:一座埋着古人鞋子的塔前很少有人经过,只有山风在空谷中回荡,溪水静静流淌。岸边的野花在春天自然开放,松林间的石径长满青苔。这些画面传递出山中的幽静与时光的流逝,仿佛这座山远离尘嚣,独自美丽。
最后两句写山中僧人:他们自己种地吃饭,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即使遇到访客,也不谈高深的佛理(“西来意”指禅宗的奥义)。这里展现了僧人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暗示真正的修行不在言语,而在日常的劳作与自然相处中。
整首诗语言朴素,但意境深远。它不只是一幅山水画,更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淡泊宁静的生活哲学。诗人没有刻意说教,而是通过细腻的观察,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山中的禅意与生命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