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时期的悲壮画面,核心是讽刺当权者无能、感叹英雄失路的无奈。
前两句用夸张比喻:长江像被焦山截断左臂,战船如万马奔腾却瞬间沉没——暗示看似强大的军事力量实则不堪一击。"龙骧"(名将)本该在蜀地作战,却让"狗盗"(小人)轻易占据了齐地关隘,讽刺朝廷用人不当,纵容奸佞掌权。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凸显矛盾:将士们渴望像汉代窦宪那样保家卫国,文官们却只想学颜真卿靠写文章求官。最讽刺的是末句:零陵(可能指某将领)明明有智谋,战功显赫到能在禁军里当首领,如今却无处施展才能。
全诗像一部历史纪录片:既有长江战场的宏大镜头(巨浪吞没战船),又有官场特写(武将憋屈、文官钻营),最后定格在"被雪藏的军事天才"这个充满戏剧性的画面上。作者用"翻容""犹道"等词,把对时局的愤怒藏在冷静的叙述中,让读者自己品出其中辛辣的讽刺。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