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郘亭诗后

精思窥洪濛,力抉天地根。
大哉杜韩业,俎豆百世孙。
若人生要荒,束发歌兰荪。
中道厌浮薄,冠佩朝厥尊。
鲸牙未能拔,此舌焉可扪。
斩斩百翻纸,滔滔江汉源。
泗渊揽百怪,古鬼生烦冤。
正苦太料理,结墙陈黄门。
迩来格一变,海波掀日翻。
截然提法律,万马腾中原。
曩者人所宝,百不十一存。
我欲全其碎,披沙拣更番。
嗒焉若自失,仰首鹍鹏骞。
乃知达神化,不与形色论。
会看晞汝发,长啸登昆仑。

现代解析

这首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气势(前4句) 诗人用"窥探天地本源"的宏大视角,赞美杜甫、韩愈的诗歌成就如同开天辟地,值得后世永远敬仰。用"大哉"这种感叹词,就像现在人说"太伟大了!"。

2. 诗人成长("若人"起8句) 描述一个边远地区的少年("要荒"指偏远之地),从小读着《楚辞》这类高雅诗歌("兰荪"象征高洁)。中年后厌倦浮华文风,转而追求杜甫韩愈的质朴传统。用"鲸牙""江汉源"比喻要挑战艰深、追溯本源。

3. 创作艰辛("泗渊"起6句) 写创作时像潜入深渊打捞珍宝,古人的精魂都来诉冤屈。说自己的诗风像筑墙一样严谨("陈黄门"指严谨风格),近来突然变革,像海啸日升般壮阔,用军法般严格的标准驾驭万马奔腾的气势。

4. 反思传承("曩者"起6句) 感叹前人珍宝留存太少,自己像淘金者反复筛选碎片。突然感到失落,抬头看见大鹏翱翔,领悟到真正的艺术境界超越表面形式("形色"),最终期待头发变白时("晞发"),能像登昆仑山那样达到巅峰。

核心魅力: - 用"天地根""江汉源""海波掀日"等自然巨象比喻诗歌力量 - 展现创作者从模仿到突破的心路历程 - 最后升华到"艺术真谛超越形式"的哲学高度 - 充满"淘金-筑墙-海啸-万马-大鹏"的动感意象链

全诗像一部快进的诗人成长纪录片,既有"我要超越古人"的雄心,又有"艺术永恒难企及"的谦卑,最终回归对纯粹艺术境界的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