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门见访二首 其二

长揖未遑讲主宾,挽须顾笑有情亲。
曾从卷里看诗句,已是掺祛识面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沈青门相见时的亲切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前两句"长揖未遑讲主宾,挽须顾笑有情亲"写两人见面时的自然互动:还没来得及客套行礼,就亲热地拉着胡子相视而笑。这里用"挽须"这个细节,生动展现了老朋友之间不拘礼节的亲密关系。

后两句"曾从卷里看诗句,已是掺祛识面人"很有意思:虽然之前只在诗集中读过对方的作品,但通过文字神交已久,初次见面就像老熟人一样。诗人用"掺祛"(搀着手臂)这个动作,形象地表达了这种一见如故的感觉。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就是那种文人之间通过诗歌建立的真挚友谊。不需要繁文缛节,共同的文学爱好就能让陌生人瞬间变成知己。这种超越形式的知音之情,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显得尤为珍贵。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