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江城遇雪

头上同云密布饶,湓江门外揖华镳。
舟穿苦竹黄芦去,帽任回风急雪飘。
踪迹几年怀玉石,江山一夜变琼瑶。
旁人莫讶吟穷返,慷慨殊胜过灞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离开江城时遇到大雪的情景,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内心的豪情。

首联“头上同云密布饶,湓江门外揖华镳”写天气阴沉、乌云密布,诗人在湓江城外与友人告别。“同云”指厚重的云层,“华镳”代指装饰华美的马具,这里暗示送别的场景。这两句为全诗奠定了苍茫而略带离愁的基调。

颔联“舟穿苦竹黄芦去,帽任回风急雪飘”是动态描写:小船穿过枯黄的竹林和芦苇,诗人的帽子被狂风吹得翻飞,大雪扑面而来。“苦竹黄芦”点明冬季的萧瑟,“回风急雪”则突显环境的恶劣,但“任”字又透出一种洒脱,仿佛诗人并不在意风雪。

颈联“踪迹几年怀玉石,江山一夜变琼瑶”是情感的升华。诗人回顾多年漂泊(“踪迹几年”),怀抱高洁志向(“玉石”象征品德),而眼前大雪让江山一夜之间变成白玉世界(“琼瑶”喻雪景)。这里既有对过往的感慨,也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尾联“旁人莫讶吟穷返,慷慨殊胜过灞桥”是诗人的自我宽慰:别惊讶我穷困潦倒归来,此刻的慷慨豪情可比古人雪中骑驴过灞桥的雅兴。“灞桥”用典,暗指唐代诗人孟浩然雪中寻梅的文人风骨,诗人以此自比,表明虽处逆境仍保持精神的高昂。

全诗亮点在于将艰苦旅途与豁达心境结合:风雪是阻力,却也是激发诗情的契机;现实是困顿的,但精神世界依然丰盈。诗人用“苦竹”“急雪”等意象渲染环境,又用“玉石”“琼瑶”“灞桥”等典故提升格调,最终传递出一种“风雪途中见风骨”的文人情怀。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