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姝媚

西园芳讯早。
问墙角孤丛,秋痕多少。
送酒人来,强孤欢消得,二分花恼。
梦涩篱东,秋意算、病蛩能道。
瘦影扶霜,帘暝阑深,回灯重照。
记否玉骢曾到。
有人淡如花,双鬟钗袅。
游屐重经,剩残英簪鬓,冷香黏抱。
百感情怀,但消得、半阑残照。
待折芳馨寄远,别怀千绕。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秋天赏菊时的孤独与怀旧之情,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上片(开头到"回灯重照")像是用镜头拍下了一个人独自赏菊的场景。西园角落的菊花开了,但开得寂寞冷清。诗人带着酒来赏花,却连赏花的心情都要勉强打起精神。这里用"二分花恼"特别巧妙——菊花似乎也在为诗人的愁绪而烦恼。后几句用蟋蟀的鸣叫、霜中瘦弱的花影、昏暗的灯光,营造出凄清的氛围。

中片("记否玉骢曾到"到"冷香黏抱")突然转入回忆。诗人想起曾经有位淡雅如菊的女子,乘着马车来过这里。如今故地重游,只能把残败的花瓣插在鬓边,闻着若有若无的花香。这里"冷香黏抱"四个字特别动人,既写菊花香气清冷,又暗指对往事的眷恋挥之不去。

结尾(最后三句)是情感爆发。诗人站在黄昏里百感交集,想折枝菊花寄给远方的人,却只剩满腹愁绪缠绕。这个结尾就像电影最后一个镜头——主人公站在夕阳下,手里捏着残花,欲寄无从寄的惆怅感扑面而来。

全词最打动人心的,是它把"物是人非"的感觉写得特别细腻。菊花年年开放,但赏花的人、看花的心情都变了。词人没有直接说多么伤心,但通过孤花、残阳、冷香这些意象,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种说不出的落寞。特别是"强孤欢消得"这句,现代人也会有共鸣——有时候我们强颜欢笑,连快乐都需要努力假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