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诗十八首 其三
名都有高楼,上入青云端。
脩城延曲隅,阿阁交重栏。
佳人理清曲,当户横朱弦。
扬音綵(一作丹)霞里,令颜谁不观。
宾客会四座,丝竹哀且繁。
日中车马至,薄暮皆言还。
听曲各言好,知音良独难。
谁为同心人,并起乘双鸾。
脩城延曲隅,阿阁交重栏。
佳人理清曲,当户横朱弦。
扬音綵(一作丹)霞里,令颜谁不观。
宾客会四座,丝竹哀且繁。
日中车马至,薄暮皆言还。
听曲各言好,知音良独难。
谁为同心人,并起乘双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繁华都市中的高楼盛宴场景,通过音乐和人际交往的描写,道出了知音难觅的感慨。
开头四句像电影镜头一样,先展示一座高耸入云的华丽楼阁,弯曲的城墙连接着精致的亭台,层层雕栏交错,为整个故事搭建了奢华的舞台。
中间八句生动描写了宴会盛况:美丽乐师在窗前调琴,她的琴声穿透彩霞,容貌令人倾倒。满座宾客听着哀婉繁复的丝竹声,从中午狂欢到黄昏才陆续离开。这里用"哀且繁"形容音乐,暗示表面热闹下的空虚。
最后四句点明主旨:人人都夸曲子好听,但真正懂音乐的人却很少。诗人发出灵魂拷问:谁能成为知心人?表达了在喧嚣中渴望真挚情感的心声。"乘双鸾"的想象,更凸显了对纯粹知音关系的向往。
全诗用华丽场景反衬内心孤独,就像现代人在热闹派对后感到更寂寞一样。高楼、音乐、宾客都是表象,诗人真正寻找的是能听懂自己心声的知己。这种在浮华世界中追求真情的主题,至今仍能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