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半生漂泊、孤独艰辛的旅途画面,充满沧桑感。
前半部分(前六句)写旅途的艰辛:
- 诗人回顾自己半生经历,感到人生萧条,如今骑马行走在中原大地上。
- 路上人影杂乱,马蹄声急促,沙尘飞扬,天色昏暗,营造出一种混乱、疲惫的氛围。
- 马饿了还能低头吃草,人饿了却连饭都吃不上,对比突出人的困苦。
后半部分(后四句)借历史人物抒发感慨:
- 诗人走到岘山南坡,停在昭关前(昭关是古代重要关口,传说伍子胥曾在此一夜白头)。
- 他想到古人伍子胥(春秋时期的名臣,曾历经磨难),觉得只有伍子胥能理解自己的心境。
诗的核心情感:
通过旅途的艰辛和孤独,表达对人生坎坷的感慨,同时借伍子胥的故事,暗示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整首诗语言简练,画面感强,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苍凉而深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