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穆招同人游玛瑙寺访后仆夫泉分得无字
何计足销暑,幽泉时所须。
同诣北山寺,况有方袍俱。
摇兀荡云水,萧瑟鸣茭芦。
入门气象古,松径临平湖。
芳公遗甃在,寒碧窥墙隅。
当年续前哲,用敢告仆夫。
虽非孤山旧,法乳应不殊。
至今四百载,充满于僧厨。
日汲忘其名,流俗良可吁。
主人尚敬客,一斗为我㪺。
烹珠兼鍊雪,顿使渴吻苏。
惜哉张贞居,小碣今已无。
凄然想清音,难觅石上枯(芳洲琴名)。
我亦山中人,行当斸甘腴。
杨家买阿对,杜老唤獠奴。
此策成有日,不假调水符。
一笑且置之,相与追诗逋。
同诣北山寺,况有方袍俱。
摇兀荡云水,萧瑟鸣茭芦。
入门气象古,松径临平湖。
芳公遗甃在,寒碧窥墙隅。
当年续前哲,用敢告仆夫。
虽非孤山旧,法乳应不殊。
至今四百载,充满于僧厨。
日汲忘其名,流俗良可吁。
主人尚敬客,一斗为我㪺。
烹珠兼鍊雪,顿使渴吻苏。
惜哉张贞居,小碣今已无。
凄然想清音,难觅石上枯(芳洲琴名)。
我亦山中人,行当斸甘腴。
杨家买阿对,杜老唤獠奴。
此策成有日,不假调水符。
一笑且置之,相与追诗逋。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几个朋友一起去玛瑙寺游玩,寻找一口古井的经历。全诗用轻松自然的语言,展现了夏日寻幽访古的乐趣。
开头说"怎么才能消暑呢?找口清凉的泉水最合适",直接点明出游目的。一行人来到北山古寺,看到古老的松树小路通向平静的湖面,环境清幽。他们在墙角发现了芳公留下的古井,虽然这口井不是当年孤山名泉,但水质一样甘甜。
诗人感慨:这口四百年的老井至今还在滋养僧人,可人们天天打水却忘了它的名字,真是可惜。主人热情招待,用井水煮茶,让口渴的客人顿时神清气爽。可惜当年张贞居题写的小石碑已经不见了,连他心爱的古琴"芳洲"也找不到踪迹。
最后诗人幽默地说:我也是山里人,以后要自己挖口好井。可以像古人那样雇个仆人专门挑水,就不用借"调水符"了。不过这些都是玩笑话,现在最要紧的是一起吟诗作对,把这次游玩的快乐记录下来。
全诗妙在把一次普通的出游写得生动有趣,既有对古迹的感慨,又有朋友相处的温馨,还穿插着幽默的自嘲。诗人用"烹珠炼雪"形容煮茶,用"追诗逋"比喻即兴作诗,都显得别致新颖。读完仿佛能感受到夏日泉水的清凉和朋友谈笑的欢快。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