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居遣兴

负杖出衡门,登城望绝巘。
林疏鸟未繁,山寒草犹浅。
去水有来舟,故原见新垦。
牧笛谁家村,樵唱春风坂。
忽闻雁度初,因念客行远。
缓步归茅庐,惆怅不能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病中老人出门散步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平淡自然的乡村画面,传递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人生感慨。

开篇"负杖出衡门"就像现代人拄着拐杖慢慢走出家门,老人登上城墙远望群山。他看到的不是繁华景象,而是"林疏鸟未繁"——树木稀疏、鸟儿不多,"山寒草犹浅"——春寒料峭、草色尚浅。这些描写既点明初春时节的萧瑟,也暗示老人内心的孤寂。

接着视线转向近处:河上有来往的船只,旧田里出现新开垦的痕迹。远处传来牧童的笛声和樵夫的山歌,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声音却让老人突然听到雁鸣,想起远行的游子(可能是自己的亲人)。这里的"雁"既是实景,也是传统意象,常用来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最后老人缓步回家,却"惆怅不能饭"——心里难受得吃不下饭。这个细节特别打动人,把前面所有景物引发的情绪都凝聚在这个生活化的场景里。全诗就像用白描手法拍摄的纪录片镜头,从出门散步到回家吃饭,看似平常,却通过老人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他对亲人的牵挂和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最妙的是诗中所有景物都是乡村寻常所见,但组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强大的感染力,让读者能真切体会到老人那种"看着别人家团圆热闹,更想念远方亲人"的复杂心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