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失去双亲的人,在母亲忌日这天写下的悲痛之作。
第一句"县弧谩喜生良月"用了个典故:古人把男孩出生时挂的弓叫"县弧","良月"指农历十月。表面说"别人都庆贺我在吉利的十月出生",实际暗含"我的出生让母亲受苦"的自责。
第二句"看镜堪嗟已二毛"写自己照镜子,发现头发已经花白("二毛"指黑白相间的头发)。这里藏着双重感叹:既感叹岁月流逝,更感叹父母离世时自己已不再年轻,却仍未能尽孝。
后两句感情直接爆发:"不见双亲空泣血"——父母不在了,哭出血泪也枉然;"此生无计报劬劳"——这辈子再没办法报答父母养育的辛劳了。"劬劳"特指父母养育子女的劳累,这个词让人联想到母亲操劳的身影。
全诗妙在层层递进:从出生时的隐痛→中年时的遗憾→如今的血泪→终生的愧疚。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刻骨铭心的无力感——不是不想报恩,而是永远失去了报恩的机会。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穿越千年依然让人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