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还山

茅茨抛在翠微间,即栗横肩又独还。
松树别来巢鹤大,铜瓶归去蛰龙閒。
西风黄叶埋寒径,落日青猿叫乱山。
后夜月明谁是伴,枕前飞瀑响潺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独自归山的场景,充满了自然野趣和超脱尘世的情怀。

开篇两句写隐士抛弃山间茅屋,扛着栗木杖独自归山,展现出一个潇洒不羁的形象。"抛"字显得毫不在意,"独还"则突出了遗世独立的姿态。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自然景物烘托山居生活:松树上的鹤巢变大了,暗示离开已久;铜瓶中的龙蛰伏不动,象征归隐后的宁静生活;西风扫落叶铺满小路,落日时分猿猴在乱山中啼叫。这些画面既真实又带点仙气,共同构成一幅幽静而略带寂寥的山景图。

最后两句最有意境:想象夜深人静时,明月当空,陪伴隐士的只有枕边潺潺的瀑布声。这种以自然为伴的生活,既孤独又充满诗意,传递出物我两忘的隐逸之乐。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白天的归途一直拍到月夜独眠,通过松鹤、蛰龙、黄叶、青猿、明月、飞瀑等意象,层层递进地展现了山居生活的清幽之美。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画面都渗透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自在。

善住

元僧。字无住,号云屋。尝居吴郡报恩寺。往来吴淞江上,与仇远、白挺、虞集、宋无诸人相倡和。工诗。为元代诗僧之冠。有《谷响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