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于庚子年(1900年),当时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作者被迫离开都城。全诗通过四个层次,表达了对国家危亡的沉痛和对现实的无奈。
前两句用"化鹤归来"的典故,说就算神仙回来也认不出这座城了,暗指北京被侵略者破坏得面目全非。"嵇琴绝调"用嵇康临刑弹琴的典故,暗示自己像即将赴死的贤士;"羿彀忘机"则说宁愿像后羿的靶子那样任人宰割,表达无力反抗的绝望。
中间两句直指现实:国家都破了,家还能在哪?抬头望天,希望老天开眼。"照肯微"用反问语气,质问苍天是否真的看不见人间苦难。
最后两句最令人心酸:皇宫的钟鼓声消失了(象征朝廷溃逃),只剩台城上空飘着风筝。这个"纸鸢飞"的意象特别巧妙,既写实(当时确实有人放风筝),又象征朝廷像断线风筝般失去控制,政权摇摇欲坠。
全诗没有直接写战火,但通过"化鹤认不出旧城""琴声断绝""风筝飘荡"这些意象,让读者感受到一座死城的凄凉。诗人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捆绑,那种"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至今读来仍令人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