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朋友吕穆仲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往事的怀念和人生感慨。
开头两句"孤山寺下水侵门,每到先看醉墨痕",说的是苏轼每次去孤山寺,都会先看当年和朋友一起喝酒时留下的字迹。这里用"醉墨痕"这个生动的细节,让人仿佛看到他们当年把酒言欢的场景。
中间四句用了两个典故:"楚相未亡"说的是春秋时楚国宰相孙叔敖死后,他的家人生活困顿;"中郎不见"指的是东汉蔡邕去世后,他的学问无人继承。苏轼用这两个故事,既表达了对朋友才华的赞赏,又暗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君先去踏尘埃陌,我亦来寻桑枣村"这两句很直白,说你(吕穆仲)先离开了官场,我现在也想过田园生活。这里的"尘埃陌"指官场,"桑枣村"代表归隐,展现了苏轼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最打动人心:"回首西湖真一梦,灰心霜鬓更休论"。意思是回想在西湖的日子就像一场梦,如今心灰意冷、两鬓斑白,更不用多说了。这种"往事如梦"的感慨特别能引起共鸣,尤其是"灰心霜鬓"四个字,把中年人的疲惫和沧桑写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就像朋友间的家常话,没有华丽辞藻,但每个字都饱含真情。苏轼通过回忆往事、借用典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官场的厌倦,以及人到中年的复杂心境。最难得的是,他把这些深沉的情感,用喝酒、看字迹、种桑枣这些生活细节来表达,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