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人生选择与价值观的问题,用对比手法揭示深刻道理。
前两句用"坟头讨祭品"的形象打比方:明知追求道义和追逐利益是两条不同的路,但别笑话那些在坟堆里讨饭的人——诗人并非真的说乞丐,而是暗讽那些为了利益放弃原则的人。
后两句笔锋一转:就算你周围都是有权有势的人(显贵),但恰恰在这种环境中,更需要守住本心。"著工夫"三个字很妙,就像说"得下真功夫",强调在名利场中保持清醒需要持续修炼。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坟头乞讨"这种扎眼的画面,让人立刻明白唯利是图的丑陋
2. "显者往来"的社交场合其实比穷困时更难坚守原则
3. 最后落脚在"要下功夫",指出品德修养需要主动作为
就像现在说的"在纸醉金迷中别迷失自己",诗人用700年前的语言,讲透了今天依然适用的处世智慧。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