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铁桥"(或"罗山桥")的神奇景观,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展现了人间与仙境的隔阂。
前两句写实景:罗山桥横跨水面,将浮山与外界隔开,桥上每天都有仙人在往返。这里用"群仙日在还"的夸张描写,让普通的桥梁顿时充满仙气。
后两句转入思考:虽然桥下能看到飞瀑流泉,但真正的仙境(仙源)却永远无法被人间触及。"飞泉流涧底"是看得见的实景,而"仙源"则是虚无缥缈的理想境界,诗人用"那得到人间"点明了凡人与仙境之间永恒的隔阂。
全诗的精妙在于:
1. 用具体景物(桥、山、泉水)引出抽象思考
2. 通过对比手法(可见的泉水vs不可及的仙源)制造意境
3. 短短四句就完成了从写景到抒怀的升华
诗人可能借此表达:人间虽美,但总有更高远不可及的理想境界,就像我们能看到仙桥流水,却永远到不了真正的仙境。这种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叹,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