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池·燕语莺啼
燕语莺啼,杏坛春色。
为甚无人领略,又添个山青水绿。
是多多少少明明白白,对面不识。
方且荡然放逸,不亦文辞雕琢。
圣人道君子不必相与言,但示以礼乐,
礼乐无言莫穿凿。一味融融,
无穷静乐。步步行行皆妙用,
言言句句俱寂寞。舜曰道心,
明心即道。百姓日用,
不知不觉。从学者再三勤勤有请,
也只不可说著。
为甚无人领略,又添个山青水绿。
是多多少少明明白白,对面不识。
方且荡然放逸,不亦文辞雕琢。
圣人道君子不必相与言,但示以礼乐,
礼乐无言莫穿凿。一味融融,
无穷静乐。步步行行皆妙用,
言言句句俱寂寞。舜曰道心,
明心即道。百姓日用,
不知不觉。从学者再三勤勤有请,
也只不可说著。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却无人欣赏的春日景象,借此探讨了"道"的玄妙和语言表达的局限性。
上片用"燕语莺啼""杏坛春色"描绘明媚春光,但奇怪的是这么美的景色却无人欣赏。接着用"山青水绿"进一步渲染美景,说这些景象其实都明明白白摆在眼前,但人们就是视而不见。这里暗喻"道"其实无处不在,只是人们缺乏领悟的能力。
中片讨论如何传播真理。作者认为与其用华丽的辞藻刻意雕琢,不如像圣人说的那样,用礼乐这些具体形式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因为真正的道理就像音乐一样,不需要过多解释,用心感受就好。保持内心的平和宁静,自然就能体会到无穷的妙处。
下片进一步阐释"道"的特点。说舜帝认为明白本心就是明白道,就像百姓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在运用道,只是自己没意识到。最后说即使学生再三请教,有些道理还是说不清楚,因为真正的智慧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全词用春日景象起兴,通过层层递进,表达了"道"既简单又深奥的特性:它无处不在,但需要用心感受;可以用礼乐等形式来传递,却难以用语言完全说清;就像阳光雨露一样,默默滋养万物却不张扬。这种对生命真谛的思考,在今天依然能引发我们的共鸣。
杨简
(1141—1226)明州慈溪人,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杨庭显子。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授富阳主簿。师事陆九渊,发展心学,主张“毋意”、“无念”,“无思无虑是谓道心”等。尝知乐平县,兴学校,教生徒,邑内夜无盗警,路不拾遗。光宗绍熙五年,召为国子博士。宁宗嘉定初出知温州,首倡废除妓籍,以廉俭为民所爱戴。官终宝谟阁学士。卒谥文元。有《慈湖诗传》、《杨氏易传》、《先圣大训》、《五诰解》及《慈湖遗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