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暴发户"的故事,讽刺了某些人突然得势后的忘本行为。
前两句像放电影一样:当年在杏园(高级宴会场所)吃喝的时候,周围人都吹捧他们像神仙一样快活。这里用"记得"开头特别妙,就像现在人说"还记得那年...",一下子把回忆拉出来了。
后两句是重点:这家人自从过上好日子,连地都不种、布也不织了(古代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完全忘了本。最后一句最狠——"浪费国家多少钱",直接点破这种奢靡生活花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诗人用短短四句,像拍短视频一样展现了: 1. 小人得志的炫耀(前两句) 2. 忘本后的堕落(第三句) 3. 对社会资源的浪费(结尾)
特别厉害的是全诗没用一个骂人的词,但通过"废耕织""枉费"这些词,把讽刺效果拉满了。就像现在人说"某些人拿着纳税人的钱挥霍",古今老百姓看不惯的特权行为原来一模一样。
陶梦桂
陶梦桂(一一八○~一二五三),字德芳,隆兴府(今江西南昌)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一二○)进士,调德安府司户参军。辟为安陆军节度推官。入荆南、四川安抚司幕。历知吉州万安、鄂州武昌县,通判辰州、岳州。官至朝请郎。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命知容州,未赴。閒居十五年,宝祐元年卒,年七十四。有《平塘陶先生诗》三卷(卷三为附录),今仅存民国宜秋馆翻刻清雍正十二年修补明崇祯元年裔孙陶文章刊本。事见本集卷三宋罗必先《故知容州朝请陶公墓志铭》及近人李之鼎跋。陶梦桂诗,以宜秋馆翻刻本(藏浙江图书馆)为底本,底本明显错讹酌予订正。